株洲加快改造河東體育館 重現“地標”風貌
6月18日,株洲市政協召開了今年第三次“雙月協商”座談會,市文體廣新局、市住建局、市規劃局、市教育局、市總工會負責人,與政協委員面對面,共同協商城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有關問題。市政協副主席賀夏盛主持會議,市政府副市長毛朝暉出席并講話。
作為株洲曾經的地標,河東老體育館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不僅是乒乓球、網球等多項競技體育的業余訓練基地,也是市民開展全民健身的重要場所。然而,由于年久失修,當年的“地標”早已破敗不堪,陳舊的設施也令市民極為不滿。
2007年至2008年,河東老體育館改造提質工程曾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但并未正式實施;2013年,市政府將其列入河東湘江風光帶整體改造規劃之中,但種種因素影響,該項目遲遲未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
“河東老體育館作為河東幾十萬市民唯一的市級公共體育場館的體育屬性不能改變。”座談會上,市政協委員李秋平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他建議引入民間資本,將該場館打造為“一基地兩中心”,即全市競技體育業余訓練基地、全民健身中心和株洲市青少年足球業余訓練中心,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周邊5個社區居民“十五分鐘健身圈”的需求,實現健身訓練兩不誤,還能助推株洲的“校園足球”。
對此,毛朝暉也表示,這一場館的提質改造大家都非常關注,是擺在第一位的大問題,也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會加強研究,怎樣結合河東風光帶的建設,把這里改造得更好,真正成為株洲市民的全民健身中心。”
株洲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低于國標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市政協便向社會發出了“全民健身行”的倡議。隨后,作為主席會議確定的重點調研課題,3月開始,課題組便就“株洲城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有關問題展開了深入調研。
調研報告顯示,近年來,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日趨完善,社會體育場館的建設力度也逐年加大,而借著全國推行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的“東風”,市本級公共體育場館自去年12月1日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至今,受益人數已經超過了10萬人次;今年開始實施的免費體育項目培訓計劃,也已經免費培訓了3000人次。
不過,報告中同時也顯示,布局不均衡、場館數量不夠、體育設施利用率不高、老舊場館亟待維修改造等成了更應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比如,天元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高達3.95平方米,而蘆淞區的人均面積才1.2平方米,甚至低于國家人均1.5平方米的標準;城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36平米,不僅低于全國標準,也低于長沙和湘潭的水平。
整合資源,逐步開放體育場館
“對外開放”,是大家關注的另一個重點。近年來,雖然市本級的場館已經啟動了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但開放程度和范圍遠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同時,由于沒有形成統一的開放管理辦法,機關、學校體育設施開放情況也不樂觀。
“對外開放會增加安全隱患,一旦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會很麻煩;另外,向公眾開放勢必會增加管理維護成本,大多無力為這樣的成本買單!笔薪逃重撠熑颂寡。
面對這些難題,市政協委員王建志建議,可以制定開放實施辦法,讓開放條件、方式、管理以及開放過程中的問題有規可循;通過限時開放、身份識別、強制進入機關和學校等單位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技術措施確保開放安全;同時,通過財政直補或向公眾發放健身代金券的方式,彌補增加的成本。
此外,市政協也建議整合資源,逐步實施開放。從易于對外獨立開放的學校開始,選擇首批開放試點學校;開放范圍從運動場起,讓市民有早晚跑步、快走的場地;開放時間限于早晚兩個時段,不影響正常教學……先試點,再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場館向市民開放。
加大財政投入,明年拿出預算
除了上述建議外,市政協委員們還提出要做好規劃,加強社區、企事業單位、休閑場所體育設施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拉動消費,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促進體育消費等多項建議。
最后,毛朝暉說,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上,株洲確實與國家標準、與省內做得好的城市存在差距,也與市民在文化體育方面日益增長的期待有差距!爱斍拔覀円呀泦恿耸斜炯増鲳^的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下一步怎么繼續完善,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逐步實現對外開放問題,都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可以形成一些合理的方案!
關于財政問題,毛朝暉也表示,推動有關部門在今年年底做一個具體的研究,明年年初拿出預算,真正增大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上的投入。
“借鑒外地經驗,推行醫保健身一卡通”
——市政協委員郭永清
2010年開始,南通市率先在江蘇實行醫保卡可刷卡健身。到2013年,該市市區已實行醫保定點健身場館近20家,有9200余人使用醫保卡刷卡健身,消費金額達950萬元,占健身場所全部營收的40%以上,讓市民享受了“儲蓄健康、防病先于治病”的健康福利。
在株洲,統計顯示城鎮居民醫?ㄒ灿胁簧儆囝~,這批資金長期在賬戶上休眠,也出現了用醫?ㄙ徺I非藥品的情況。我們也可以借鑒江蘇的經驗,實行醫保健身一卡通,在保證醫?ㄓ幸欢ㄓ囝~保障醫療的基礎上,將多余部分用于健身消費,達到防病先于治病。
“要從機制上保障設施的新建和維護”
——市文體廣新局局長楊小幼
對于城區體育設施的分布、狀況和使用,這是多年來的第一次摸底調查。無論是文化設施,還是體育設施,離國家標準化都還有距離。目前有個問題是,我們的公共文化設施和體育設施都是十年。
以上,甚至是上世紀70年代的,多年來沒有投入維修,也更談不上新建,唯一一個只有2006年建成的體育中心。今后,如何做好設施的新建維護和機制保障,是我們下決心要做的事。
- 上一篇:武夷山青運會四座標準體育場館完成建設改造 2015/6/22
- 下一篇:德州體彩向三校捐贈體育器材 促校園體育發展 2015/6/19